时间: 2021-08-03 09:38:52 人气: 11 评论: 0
公众号改版成信息流之后,微信对公众号变现的渠道收窄了,而从当下的情形来看,公众号能够生存下去,主要有这三条道路。
看看微博,****朋友圈,逛逛知乎今日头条,关注的网站十几个,每个人的收藏夹里塞满了不下10篇当天的热门文章,通常手机和电脑并行操作。好几个热点话题同时涌来,哪一个话题受众面积最大,从哪个角度写才能引人注目……
这些都是自(新)媒体从业者的日常,对于受众来讲,很大一部分人每天的精神营养就来源于这些幕后的写作者们。
从博客到微信公众号,内容创作从一个粗放型时代走向了集约型时代,从农耕文明走向了工业文明,从个体户生产走向了富士康的流水线模式。
公众号改版成信息流之后,我的一些朋友表示很悲观,流量下跌、取关增多、置顶功能形同虚设、标题党更加猖獗、菜单栏荡然无存,短期来看确实**给一些大号带来了冲击,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去中心化的又一重大表现。
取消了置顶,按照时间先后推送的展现排名,所有的公众号都一视同仁,技术本能地帮我们过滤掉那些关注过多或不够活跃的公号。至于那些说原本置顶公号现在很难找到的朋友,问问自己有没有认真找过,还是说关注了太多“无用”的号。
降低了取关的门槛后,微信实则提高了内容的精细化创作。这要求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必须是有价值有内核的内容。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再一次为张小龙始终如一的理念鼓掌。
那些愤愤不平的人,只能说他们目的不纯。通过公众号能够变现的也早已变现了,捞得名声的也获得了足够多的拥趸。微信承诺的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不是“再小的个体也能挣钱”,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顺便赚点钱,这应该是意外的惊喜而不是利益受损后的抱怨。
都说“焦虑”是这个社**的通病,但没有一种行业有做自媒体的焦虑,我认为这种焦虑主要来源于这几个方面:
而更深的焦虑则来源于内心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社交媒体放大了焦虑感后,使得人人观而畏之。知识进阶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过去的经验被重新打散,竞争的优势只剩下从事行业的时长。
如果你是一个文字工作者,公众号就是你的**。你想成为什么,想向他人传递什么,你的价值就是什么。
信息流之后,微信对公众号变现的渠道收窄了,最典型的就是弱化了微商城的功能,之前买一件物品只需要一步之遥,现在没那么轻松了。
从当下的情形来看,公众号能够生存下去,主要有这三条道路。
任何行业,培训永远是最有价值的风口。从李叫兽、新媒体管家到后来的新世相、网易运营等各种裂变课程,而这样的风口下,尽管竞争激烈,但一旦把握了时间窗口,至少能赚到初期的红利,比如:早期的微商,现在的健身课、AI、区块链等。
虽然一直以来我对新媒体培训不以为然,但不能否定它价值的存在,信息不对称永远**在互联网中流传。
自媒体的公关通俗一点就是写(发)软文,成为某些企业包养的**,传声筒。纸媒的衰落助长了个人或机构自媒体的兴起,而不少大号的掌舵者正是曾经主导纸媒的中坚人物。
以下是2018年以来公关界最备受瞩目的几件事:
对于这些数百数千亿美金的公司来讲,每一块细分业务基本上就可以养活一个自媒体。而捧和杀,已经成为自媒体行业的默认规则。
公号做软植入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真正能写的让人“服气”的还是很稀缺,像“GQ实验室”、“六神磊磊”、“咪蒙”、“周冲的影像声色”等头部公号外,能够玩出高逼格不多见。至于做电商,只要用户基数到了一定的规模,顺其自然。
可能还有朋友**说,还有第四条道路:用户打赏。我不否认有这样的作者存在,但这不是普适性的发展策略,没有一定的功力不要轻易尝试,它**让你从失落走向绝望。
不管哪一条道路,马太效应都**进一步增强,对于好内容的生产和定义将重新回到专业分子手上。
褚伟,微信公众号@褚伟(chuwei2016)。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移动电商、微信营销观察者,做过产经记者,后投身移动互联网。热爱研究,关注新媒体,微信电商等领域。希望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多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