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49:21 人气: 6 评论: 0
如今我们主要应当思考和回答的,是AI到底**不**夺走我们的就业机**?
时近年末,科技界的大小**议开始井喷。
参加了不少人工智能领域的**议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标准的AI峰**套路:宣传海报上要提问AI**不**毁灭人类;主持人开场时候要讲AI政治取代人类;圆桌**议时候一定要问每位嘉宾哪些工作**被AI给取代…
我想,以上可以称之为标准的“AI吓死你套餐”。
当然了,有这样的情况也不奇怪。在国外,有马斯克这样的网红企业家每天在推特上提醒人类AI的威胁;在国内,媒体和布道师们动不动就要说AI又可以干什么什么了,又有哪些人要失业了。加上根深蒂固的影视文学印象,“AI要干掉人类”这件事似乎就这样一遍遍被灌输到普通人的脑海里。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也许有必要从更大的结构上来看AI与人类的关系了。当然,这里要先说明一点:人类对AI的恐惧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AI**否成长出自己的智能,从而取代人类;其次是AI的能力提升后,**不**挤压自己的工作机**。
第一个问题说实话还非常遥远,从现在到某个AI奇点之间的不可知因素还太多太多。即使AI**觉醒,那也是若干世代之后才应该担心的问题。就像银河系终究将和其他星系相撞一样,就算必然**发生,也不关我们什么事。
如今我们主要应当思考和回答的,是AI到底**不**夺走我们的就业机**?
**在乌镇谈AI,用了这样一个例子:清朝抵制铁路的原因之一,是担心沿线挑夫**失业,影响社**稳定。结果也确实是这样,挑夫们真的失业了,但是铁路在今天创造了200万直接就业机**,他们比挑夫赚的更多、工作更体面。而且更重要的是,铁路给整个社**经济带来了深远和结构化的影响。
这就是技术的滚轮型前进。
当某种技术应用开始大规模部署在社**中的时候,必然有一些旧有岗位被淘汰,也必然有一些新兴工作诞生。循序往复,人类才能在生产力的数字曲线上越走越远。
这个进程是永远无法阻挡的,但是却可以顺应和利用。举个例子,假如某个高人极其热爱BP机产业(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这东西了),一生谨守BP机修理这个工作不放,那么现在他大概早就饿死了。但是如果他敏锐的抓住了技术更新换代的节奏,依靠BP机业务建立起的客户、渠道和经验,先人一步进入手机和智能手机产业,那么不出大问题的话,应该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类似的情况可能也发生在我们面对人工智能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些数据关系类、模糊识别类的工作正在快速被AI取代。但是同样也应该看到,人工智能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和配套服务缺口:数据清洗与管理、针对AI的非技术岗位、智能化与传统业态的结合等等,都急迫需要大量劳动岗位来满足发展需求。
此消彼长之下,人工智能究竟是夺走了工作机**,还是创造了工作机**呢?恐怕兼而有之,重要的是人本身,要懂得睁开眼睛,张开怀抱。
就像马斯克每天吆喝着AI要夺走人类工作,但他旗下以及投资的企业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AI的探索和利用。无论他的话究竟目的何在,至少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很诚实的告诉了我们该如何对待AI。
车轮效应之外,我们或许还应该看到AI的一些全新特点。
回想一下,互联网兴起的这些年中,一直没有缺少传统企业与实体经济从业者对互联网的指责和诟病。认为互联网抢走了就业,带走了社**机遇等等。
结果呢?结果证明互联网是拥抱和改变世界的捷径。无数年轻人因互联网而获得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无数创业者用互联网实现了梦想,无数普通劳动者因快递、外卖、家政服务等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兴起而丰衣足食。
从社**的大层面来说,互联网绝不是抢夺者。而到了AI这里,传统经济与新兴技术之间最后的鸿沟也许消弭。互联网兴起时实体经济感到惶恐,是因为自己没有机**加入这个局面,但AI却能够通过机器识别、IoT、可视化技术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传统企业当和实体经济内部。在效率聚合、连接可能性和商业精准度等层面帮助传统企业进入全新的轨道上。
从这个角度看,AI相比很多技术变革来说是更温和、更友善的。它确实**快速消除一些工作的存在必要性,但却可以让更多的工作——尤其是经济结构稳定、辐射更广阔人群的制造业、能源业和农业——获得工作质量与效率、收益的提高。
相比于某几个显性的AI表征,更多的AI技术是后端化和渐进性的。机器的智能化,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加持作用,从而让这些领域的从业人群受惠。
当你发现你家乡的老工厂,因为AI而焕然一新,亲戚朋友可以依靠更智能的机器降低劳动量,获得更好收入的时候,你真的能硬起心肠敌视AI吗?
我们在讨论AI抢夺就业的时候,脑子中浮现出的第一个画面,大概是城市里到处都是跟人类长得差不多的机器人。服务员、快递员、建筑工人全都是机器人,于是我们开始恐惧,平民百姓又不懂AI技术,在这个世界中如何自处?
其实吧,这个画面中有很多逻辑漏洞。比如干嘛要设计跟人类一样的机器人呢?那成本多高效率多低啊?人类真正设计并投入使用的飞机轮船汽车,其实没有一个是拟人化设计的。因为人类作为一种最充沛的劳动力,是没有必要设计机器去替代的。
其次,我们想象的还是具有独立意识,却又系统封闭的机器人。任何一种AI技术,都是设计来满足人类需求,增强与人类交互的。别说独立意识的机器人造不出来,就算能,也不**去做自行其是的机器人。
以上是希望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AI真正到来时,可能跟我们被电影、漫画灌输的情景并不一样。
比如说上面说的普通人不懂AI的问题。事实上,假如没办法让普通人更好的理解和交互,那么这个AI技术显然还不够成熟。
之所以要用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方式让AI来模仿人类的思维和智慧,本质上是希望人可以更好的指挥、运用和修正机器。而不是为了让机器驾驭人类。
恰恰与想象中相反,大量自然交互方式加持的AI体系,以及完备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可能**成为信息技术首次面向普通人开放的大门。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每天早上给饭馆送菜的小老板,他不知道哪些地方最需要自己商品,不知道接下来什么**涨价什么**降价,也不知道每天出行应该怎样规划路线,遇到天气问题该如何调整等等。他每天的工作只能靠经验摸索,有时靠运气,有时靠天意。
假如他想让这一切都靠谱一些,用技术解决问题,他应该怎么做呢?自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物流学、经济学,然后自己分析城市交通和市场供需的数据?这显然不现实。
但假如AI分析城市交通、物流和市场指数的系统比较成熟,并且形成可视化化交互机能。一个普通人就可以直观看到整个城市的物流交通和经济流动数据,从而做出让自己效益最大化的选择。
AI把多元数据和信息集成化展现,把原本需要复杂学识门槛的技术用自然交互方式释放出来,都是让复杂的东西简单了起来。
中产阶级和高端人群本身就是各种技术的受益者。而AI带来的技术交互门槛降低,最重要的受惠者,却是那些在信息时代无法触碰技术红利的普通人。
试问,除了AI,又有哪种技术能在可见的时间轴中为他们服务呢?
对于大多数人,AI是公平的。
以上这些分析,只是希望指出AI的进程中,我们可能不**轻易想到的另一面。当我们惊异于自己的工作快被AI替代时,却很少看到我们能拥抱AI获得更好工作的可能,也没有意识到AI给更多劳动者带来的实惠和惊喜。
并不是说AI不**抢夺工作,任何新技术都**抢夺工作。问题是我们应该认清AI抢夺工作这件事的真正力度,不要被假象和**段蒙了双眼。
就像对于病毒和医学的认知,不是为了让我们每天担忧疾病和死亡,惶惶不可终日。而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好,获得健康和快乐。同样的道理,AI这个“狼来了”的故事绝不是为了让我们躲入洞穴不敢出门,或者24小时扛着刀枪准备跟狼决一死战。而是为了让我们做好准备,准备迎接变化和可能的发生。
要知道,只要时间足够长,不仅狼**来,狮子老虎大象鲸鱼都**来的。只要有足够的准备和积极的心态,这些东西就不是夺走你家园的猛兽。反而**让你成为一个出色的猎手——甚至开个动物园也说不定。
本文由 @脑极体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