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03:40 人气: 11 评论: 0
以下要写的这篇文章,可能很多读者看完了之后感觉并没有什么收获,或者作为读者的你也一眼就能看透看懂其中的道理。刘老师在这里并没有想故作玄虚,弄些高深**,只是想简单总结一下关于BAT的事实而已。而同样是这些事实,在不同的人看来绝对是有不同的感悟的,因为你的经历不同、事业领域、高度不同,所以同样是这些道理,希望给每位读者带来更多的共鸣和扩展性思考把。
是的,这一点从来没有人否认过,而且相信几乎所有人也都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当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改造了很多传统行业,并且结合新科技的诞生,从而整体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愿意再认为他只是一个“工具”,而把它看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可以很可怕的改变其他产业的一个产业,但互联网本身还是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回到互联网的本质,在客观的或者说程序员的视角看来,只是一堆的电脑服务器和程序、插上电源连上网,就有了所谓的“互联网世界”,流动在这些网络和电脑之间的不过是一个一个的二进制0和1而已。基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它更像一个服务行业,为我们带来各种便捷的服务和体验,并且同时收取一些费用或者给你看一些广告收点钱而已。是的,真正传统意义的互联网就是这样的,不过在近几年,互联网开始越来越多的和科技进步结合,正在从传统意义的信息传播工具变成更具有科技含量的和实体越来越近的行业。
刘老师我不是专业学传播的,这里有点班门弄斧了。概括来讲,信息传播主要有三个要素:生产者、消费者、传播途径。那么回到本文,既然已经说了互联网本身不创造价值,不难猜到,互联网本质其实主要还是信息的传播途径。接下来聊点具体的。
记得百度诞生后,最早创建之初,还是在给一些网站如中关村在线等做网站内部搜索使用。其实百度的核心搜索业务发展到现在,本质是没有变化的,仍然是做信息检索。它连接的双方分别是用户、有信息的网站。核心解决的就是普通用户想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的问题,就这么简单。然而就靠这么简单的一个点,就能做到中国互联网的第一阵营,还是有很大的投入和挑战在的。
从一家公司发展的路线来看,在自身业务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基本都是逐渐向上下游渗透和做深做大。所以,后来百度就从“信息中间商”做到了更上游的“信息生产者”,也就有了后续的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库 等等。
这有什么好处呢?流量翻倍了有木有。
做搜索引擎的时候,用户都是在你这里进来看一眼,然后就点最终的链接去最终的网站了,这个流量是1 。但是如果点进去的最终目标网站也是百度呢,那流量就至少是2,如果目标网站页面上再有关联内容,用户可能再多点两次,流量至少就是3或者4。同时,用户可能**参与某些内容的讨论,那用户就**注册,这又增加了用户的注册量和整体的粘性——注册了、讨论了,以后再来讨论的可能性必然更高。
人是社**动物,每个正常人都有情感、社交需求。其实严格按照定义来讲,社交是满足人情感需求的途径之一,那么社交的手段是什么呢?主要还是各种沟通——人与人的沟通,比如打字、打电话、视频聊天、通过喝茶吃饭等方式当面聊天等。想象自己站在人潮人海中、站在山头远眺,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但是你从来都不**把所有人带在你身边。
说起来**,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和微信,这两部分是其核心业务,解决的就是现实中的信息“传播途径” 问题。
回到上下游的问题,在这个信息传播链路里,**和微信作为信息传播途径,使用的用户同时既是“信息生产者”又是“信息消费者”,因为社交信息一般都是双向流向的。如果**想基于主营业务向百度一样向上下游扩展是很难的,总不能造个机器人陪用户聊天,机器人作为用户的社交对象吧。所以,**的扩展就不是上下游扩展,而是关联产业,比如****、游戏、新闻等。其实从这一点上,**已经不能算一个很纯洁的“社交信息传播工具”了,打造的是更加综合能力的帝国。不信的话,你去看下**每个季度的财报营收构成部分。
最后聊到阿里巴巴,为啥最后聊阿里呢,其实是基于需求的刚性来说的,人生在社**上,获取社交交流信息、获取知识信息的需求程度要**过购物需求。
传统的阿里巴巴做得是B2B,就是商家到商家的供给、需求信息平台,这一点经过前两个案例的分析,已经很容易理解这就是一个信息传播平台。后续做C2C的淘宝和 B2C的天猫,其实依然还是供给、需求双方的信息交流平台,只不过是信息的消费方是“消费者”,供给方是“商家”。从互联网,从信息的本质来看,其实就是这样。
而阿里巴巴有一个天然优势就是,它连接的双方是有金钱交易的,也就是有现金在流动。所以它很容易的就把现金流动的部分做到自己的平台里了,于是就有了支付宝。后续淘宝、天猫的发展,其实也都深度介入了交易流程。为什么呢,因为阿里巴巴平台在传播的商品交易信息,相比百度的“知识信息”、**的“社交信息”是最值钱的,所以在BAT的传统业务能力上,阿里应该是最容易实现赚钱盈利的。
继续聊上下游,我们**发现阿里也在不断向上游渗透,阿里巴巴已经开始在杭州、广州等地区投资扶持上游的比如服装厂家、经销商等,其实笔者刘老师认为,这部分将来很可能变成阿里系非常重要的盈利构成!只是目前可能还没有很成规模。
聊了这么多,我们再从最近几年比较火的一些新晋互联网“独角兽”来看下和BAT 的关系。
小米,这是一家最早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的公司,我们**看到它最初的核心业务是手机硬件,已经不是传统的互联网公司了,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他和BAT任何一家都可能发生关系。但是小米其实是通过手机硬件,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和apple 一样,他是可以最终直接和用户发生关系的媒介,所以他比BAT离用户更近。
美团和大众点评,好吧,其实一开始美团是做团购的,后来才做了点评内容,以及后续和大众点评合并等就不展开讨论了。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讲,美团链接的是消费者和商户,这和阿里巴巴其实是天然的一家。所以,阿里巴巴很早就投资了美团,但**帝国也投资了大众点评,在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我们看到“新美大(美团和大众点评)”与阿里巴巴的关系并不好,这其实某种程度上对阿里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滴滴打车,滴滴的模式其实和阿里还是类似的,信息的消费者就是打车用户,信息的生产者也是服务的提供方——司机,无论这个司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私家车私人司机,区别仅仅是“天猫商家”和“淘宝商家”的区别而已。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滴滴是和阿里一样一样的,当然,滴滴的老板也是阿里系出来创业的。不过经过了滴滴、快的、优步等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本动作之后,滴滴同时和BAT三家发生了关系,这个很神奇。
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号称只做内容的搬运工,连接的是内容消费者——看新闻的用户和媒体——内容生产者。如果按照社交信息、知识信息、商品供需信息来看,新闻其实距离“知识信息”更近一点,确实,新闻其实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知识内容。从这一点来看,今日头条更应该和百度发生关系,**更顺理成章一些——或者是死对头!
所以,也就出现了之前百度想投资今日头条失败的传闻,然后又出现了众多类似“百度最大的对手是今日头条”的新闻或者分析文章。是的,今日头条上可以传播新闻,怎么就不可以传播“知识信息”抢百度的饭碗呢?
但是今日头条如果想传播“社交信息”或者“商品供需信息”,则相对比较难了点,前者需要用户关系链,后者需要有较强的用户粘性和交易流程保障等。所以,从这里也不难看出,百度的核心业务模式可能相比起来是最脆弱,最容易被攻陷的。
用信息传播的**和角度去看互联网的公司,我认为还是非常适合的,因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信息工具,这个产业也叫信息产业。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吧。欢迎各位朋友各种拍**、关注、或者骚扰。
作者:隔壁刘老师,互联网从业**过10年, BAT与独角兽公司产品技术管理从业经历,关注产品、技术和商业。欢迎关注~
本文由 @隔壁刘老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